> 所属分类  >  病证    内科疾病   
[0] 评论[0] 编辑

溃疡性结肠炎

目录

【概述】编辑本段

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,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。


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、粘液脓血便、腹痛和里急后重。


病情轻重不等,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。


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以20-50岁为多见。


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。


【病因】编辑本段

病因尚未完全阐明。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
一、自身免疫: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因本病多并发结节性红斑、关节炎、眼色素层炎、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肠外表现。


二、变态反应。


三、遗传:本病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。


四、感染:目前一般认为感染是继发或为本病的诱发因素。


总之本病的发生可能为免疫、遗传等因素与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
【症状】编辑本段

起病多数缓慢,少数急性起病。


病程呈慢性经过,数年至十余年,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,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。


精神刺激、劳累、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


一、消化系统表现:

1.腹泻: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,轻者每日3-4次;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。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,混有粘液、脓血。

2.腹痛: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,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,少数绞痛。

3.其他症状:严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、恶心及呕吐。


二、全身表现: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,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,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、衰弱、贫血、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。


三、肠外表现:常有结节性红斑、关节炎、眼色素葡萄膜炎、口腔粘膜溃疡、慢性活动性肝炎、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。
 

【治疗】编辑本段

近年来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,控制急性发作,减少复发,防止并发症。


医院一般用水扬酸偶氮磺胺吡啶(简称SASP)作为首选药物,适用于轻型或重型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,疗效较好。


对于暴发型或重型患者则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,如氢化考地松,或地塞米松、强的松龙等,以控制炎症,抑制自体免疫过程,减轻中毒症状,有较好疗效。


慢性反复发作者,用免疫抑制剂的硫唑嘌呤。


有些医院采用灌肠治,有用锡类散或汤药,适用于轻型而病变局限于直肠,左侧结肠的患者。


病程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。


有反复急性发作者预后较差、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良好;暴发型、有并发症或年龄在60岁以上者,预后很差。


本病的经方疗法,尚在摸索之中,根据本人体会,以下三方可以推荐。


【常用经方】编辑本段

附件列表


0

免责声明:本网站词条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如您需要诊疗处方服务
请务必咨询专业的经方医生!

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

上一篇 肠易激综合征    下一篇 肝病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参考资料

[1].  经方应用讲座
[2].  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